【文匯報】徐洪杰:15年建上海光源,12年研發新一代核能,“身為共產黨員,要始終為國家未來著想”

▲徐洪杰:身為黨員、身為干部,就永遠擔著一份對國家的責任,得多為國家的未來著想。 

人物小傳 

徐洪杰,1955年出生,1982年入黨。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、研究員,中科院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先導專項負責人、中科院先進核能創新研究院(籌)院長。曾任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(2003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)常務副所長、所長,上海同步輻射裝置預研工程總經理,上海光源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總經理,973項目首席科學家。全國先進工作者、上海領軍人才,曾獲中科院青年科學家獎、杰出成就獎,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、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。 

作為上海的科創地標,上海光源這座光芒四射的“鸚鵡螺”如今可謂家喻戶曉。徐洪杰就是那個帶領團隊將它建起來的人。從工程預研到立項建設,整整15年,克服經驗缺、技術難、工期緊等種種困難取得成功,這支隊伍靠什么?徐洪杰的回答是“靠黨的思想政治工作”,由此激發出每個人的精神力量,大家擰成一股繩

就在上海光源建成之際,徐洪杰受命轉身投入我國新一代核能系統——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的研制。又歷經12年,技術完全自主可控的釷基熔鹽核能實驗堆即將在甘肅武威建成,一個全新的先進核能產業鏈已現雛形。

作為共產黨員,就得多為國家的未來著想。”今年66歲的徐洪杰,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這種清潔、安全、高效的核能為解決國家能源戰略需求,實現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目標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。

難忘兩段經歷,黨員干部永遠擔著對國家的責任 

高中畢業后,徐洪杰來到河南柘城縣插隊。1976年,縣里委派他到一個最窮困的生產隊當隊長,這一年不到的生產隊長生涯令他印象深刻。

按照“抓緊時間改變這個生產隊面貌”的要求,為了彌補當年小麥歉收,徐洪杰跑公社、跑工廠,辦出貸款,又拉來紅薯種子、化肥。這段日子,他體會到了責任的分量——農民得吃飯,農村要發展,沒有知識和技術,真的不行!

1977年恢復高考,徐洪杰考入復旦大學物理二系,并一口氣讀到了博士,從此與核物理結緣。1982年11月,剛進入研究生階段,徐洪杰就被批準入黨,隨后擔任了系里的研究生政治輔導員兼支部書記。

“聽黨的話,愛國就是要好好讀書、好好做實驗。”面對在校園泛起的各種思潮和經商熱潮,徐洪杰用最樸實的話給物理二系的研究生帶來了強大定力,大家都埋頭于學習,系里的學生黨員隊伍迅速擴展。

“身為黨員、身為干部,就永遠擔著一份對國家的責任。”徐洪杰說,這兩段難忘的經歷,讓他體會到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,“我們黨一步步從石庫門走向天安門,靠的就是對人民的這份強烈責任感,為人民謀幸福,為國家謀發展”。

“光源隊伍里,他們叫我‘談話專業戶’!” 

“五年,你不做其他研究,專心建設光源。”1995年,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決定共同建設上海光源,任務落在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。徐洪杰的導師、時任原子核所所長的中科院院士楊福家希望他挑起這副擔子。不過,徐洪杰沒想到的是,這一干就是整整15年。

建設同步輻射光源,對于原子核所的科研隊伍來說是個新領域、新課題。時任常務副所長的徐洪杰帶領科研團隊,在短時間內完成了“從專家變學生再變成專家”的艱難轉身。到2001年,幾乎所有主要關鍵技術全部被攻克,一支百余人的技術骨干團隊也被組建起來。

▲2006年,建設中的上海光源 

2003年,上海光源正式立項。為了能夠在合適的時間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,組織這支隊伍出色地完成工程任務,身為所長和工程總經理的徐洪杰殫精竭慮。那段時間,他頻繁與骨干們談心、交流,既探討業務、研究技術方案,也溝通思想、解決管理和隊伍問題。由于談話頻率太高,他被同事戲稱為“談話專業戶”。

他建議立刻在工程隊伍里成立黨總支——讓大家齊心做一件事,對待工程就像對待家里事一樣,只有加強黨建才能夠激發如此強大的精神力量

“無論學風,還是工作作風、團結協作,光源隊伍都做到了極致。”令徐洪杰特別感動的是,在機器安裝現場,一位工藝員一年內走壞了十雙鞋;偌大的工程,加速器近10萬個信號接頭,在技術人員的反復檢查下,無一接錯;光源施工期間,曾有價值八億元的設備同時進場,沒有一件丟失……

在徐洪杰看來,增強凝聚力和激發積極性,人類社會有很多模式,“而我黨的組織與工作方式,無疑是一種最有效的模式”

研發先進核能,續寫“半個世紀的核能中國夢” 

2009年,面向國家能源與可持續發展戰略需求,中國科學院決定部署未來先進核裂變能前瞻研究。徐洪杰受命再次“轉身”,接下了另一項重大任務——組織開展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研發。

火力電站燒的是煤和油,傳統核電站“燒”的是鈾,而徐洪杰要研制一種以釷為燃料的新型核能系統。我國釷資源豐富,若能將釷用于核能,可保我國能源供應“千年無憂”。

熔鹽堆是最適合釷基核燃料高效利用的堆型,但是,這座新“爐子”太難造了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熔鹽堆曾與目前商用最廣的壓水堆同時發展,美國橡樹嶺實驗室研制了熔鹽實驗堆并運行了5年,后因種種原因終止了。我國也曾選擇釷基熔鹽堆作為發展核能的起步點,但限于當時的科技、工業和經濟水平而轉為壓水堆。

重啟釷基熔鹽堆研發,“就是要實現跨越半個世紀的核能中國夢。”徐洪杰說,這或許是人生中的又一個15年,甚至是25年。但為了國家的未來,身為黨員,他所想到的只有兩個詞——義不容辭、責無旁貸。

▲徐洪杰在釷基熔鹽堆仿真堆前 

2011年,“未來先進核裂變能—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”作為首批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之一正式啟動,釷基熔鹽堆所有的核心技術、關鍵部件都立足自主研發,同時也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。目前,一支500多人的釷基熔鹽堆年輕科技團隊已經集結,正在建設的實驗堆實現了全部材料、設備和技術的自主可控。

實驗堆成功后,還要研制研究堆、示范堆,最終實現釷基熔鹽堆的工業應用,“后面的路更難。”徐洪杰說,那是人類還未踏足的區域,對技術的選擇、判斷難度極大,也需要年輕一代科技人員接力創新。“既然國家需要,我們就要努力去走通。”他希望,新一代核能將帶著綠色、和平的印記,帶領人類走入新紀元。 

  
 


  作者:許琦敏

  編輯:許琦敏

  責任編輯:任荃

  攝影:葉辰亮